消息传递
ping pong
下面的例子中创建了两个进程,它们相互之间会发送多个消息:
-module(message). -export([start/0, ping/2, pong/0]). ping(0, Pong_PID) -> Pong_PID ! finished, io:format("ping finished~n", []); ping(N, Pong_PID) -> Pong_PID ! {ping, self()}, receive pong -> io:format("Ping received pong~n", []) end, ping(N - 1, Pong_PID). pong() -> receive finished -> io:format("Pong finished~n", []); {ping, Ping_PID} -> io:format("Pong received ping~n", []), Ping_PID ! pong, pong() end. start() -> Pong_PID = spawn(message, pong, []), spawn(message, ping, [3, Pong_PID]).
start 函数先创建了一个进程,称之为 pong :
Pong_PID = spawn(message, pong, [])
pong 这个进程会执行 message:pong 函数,而Pong_PID 是 “pong” 进程的进程标识符
接下来,start 函数又创建了另外一个进程 ping :
spawn(message, ping, [3, Pong_PID])
ping 这个进程执行 message:ping(3, Pong_PID)
pong 进程
接受消息
pong 进程完成下面的工作:
receive finished -> io:format("Pong finished~n", []); {ping, Ping_PID} -> io:format("Pong received ping~n", []), Ping_PID ! pong, pong() end.
receive 关键字被进程用来 接收 从 其它进程 发送的消息 。它的使用语法如下:
receive pattern1 -> actions1; pattern2 -> actions2; .... patternN actionsN end. 注意:在 end 前的最后一个 actions 并没有 ";"
- Erlang 进程之间的消息可以是任何简单的 Erlang 项。比如说,可以是 列表 、 元组 、 整数 、 原子 、 进程标识 等等
- 每个 进程 都有 独立的 消息接收队列 :
- 新接收的消息被放置在接收队列的 尾部
- 当进程执行 receive:
- 消息队列中第一个消息 与 receive 后的 第一个模块 进行匹配
- 如果匹配成功,则将该消息从消息队列中 删除 ,并 执行 该模式后面的 代码
- 如果第一个模式匹配失败,则测试第二个匹配。如果第二个匹配成功,则将该消息从消息队列中删除,并执行第二个匹配后的代码
- 如果第二个匹配也失败,则匹配第三个,依次类推,直到所有模式都匹配结束
- 如果所有匹配都失败,则将 第一个消息 留在 消息队列 中,使用 第二个消息 重复前面的过程
- 第二个消息匹配成功时,则执行匹配成功后的程序并将消息从消息队列中取出(将第一个消息与其余的消息继续留在消息队列中)
- 如果第二个消息也匹配失败,则尝试第三个消息
- 依次类推,直到尝试完消息队列所有的消息为止
- 如果 所有消息都处理结束 (匹配失败或者匹配成功被移除),则 进程阻塞 ,等待新的消息的到来
- 消息队列中第一个消息 与 receive 后的 第一个模块 进行匹配
- 上面的过程将会一直重复下去。。。
Erlang 实现是非常 “聪明” 的,它会尽量减少 receive 的每个消息与模式匹配测试的次数
发送消息
现在回到 pong 进程
“Pong” 一直等待接收消息:如果收到原子值 finished ,“Pong” 会输出 “Pong finished”,然后结束进程
如果收到如下形式的消息:
{ping, Ping_PID}
则输出 “Pong received ping”,并向进程 ping 发送一个 原子值 消息 pong :
Ping_PID ! pong
这里是如何使用 ! 操作符 发送消息 的。 “!” 操作符的语法如下所示:
Pid ! Message 这表示将消息(任何 Erlang 数据)发送到进程标识符为 Pid 的进程的消息队列中
将消息 pong 发送给进程 “ping” 后,“pong” 进程 再次 调用 pong 函数 ,这会使得再次回到 receive 等待 下一个消息 的到来
ping 进程
self 函数
现在回到 ping 进程,它是从下面的地方开始执行的:
message:ping(3, Pong_PID)
看一下 ping/2 函数,由于第一个参数的值是 3 而不是 0, 所以 ping/2 函数的第二个子句被执行
第一个子句的头为 ping(0,Pong_PID),第二个子句的头部为 ping(N,Pong_PID),因此 N 为 3
第二个子句将发送消息给 pong 进程:
Pong_PID ! {ping, self()},
self() 函数返回 当前进程 (执行 self() 的进程) 的 进程标识符
在这儿为 “ping” 进程的进程标识符 回想一下 “pong” 的代码,这个进程标识符值被存储在变量 Ping_PID 当中
发送完消息后,“Ping” 接下来等待回复消息 “pong”:
receive pong -> io:format("Ping received pong~n", []) end,
收到回复消息后,则输出 “Ping received pong”。之后 “ping” 也再次调用 ping 函数:
ping(N - 1, Pong_PID)
N-1 使得第一个参数逐渐减小到 0。当其值变为 0 后,ping/2 函数的第一个子句会被执行:
ping(0, Pong_PID) -> Pong_PID ! finished, io:format("ping finished~n", []);
此时,原子值 finished 被发送至 “pong” 进程(会导致进程结束),同时将“ping finished” 输出。随后,“Ping” 进程结束
测试
7> message:start() .
Pong received ping
<0.104.0>
Ping received pong
Pong received ping
Ping received pong
Pong received ping
Ping received pong
ping finished
Pong finished
<0.104.0> 是 start 函数的返回值:也就是 spawn(message, ping, [3, Pong_PID]). 所产生的进程标识符